对于每一辆Eagle Weslake或Maserati 250F,都有一辆Caterham CT05或Lotus E22。看看我们评选出的史上10款最丑F1赛车,别忘了在文章底部投票!
March 711 (1971) - “茶盘”
1971年,March迎来了F1车队第二个赛季。1971年,March走向激进。其前翼安装在高高的支柱上,位于鼻锥上方,因此获得了“茶盘”(Teatray)的绰号。其设计理念是为翅膀创造平滑的气流,当时翅膀仍处于早期阶段。而这套设计奏效了。 Ronnie Peterson获得了五个领奖台,包括四个亚军,在车手积分榜上仅次于Stewart。在奥地利站,一款711赛车注册了一位当地车手,这是他首次亮相F1,他就是Andreas Nikolaus Lauda...
Ligier JS5 (1976) - “茶壶”
1976年的Ligier赛车之所以获得“茶壶”(The Teapot)的绰号,是因为其巨大的进气口,为后方的强大Matra V12引擎输送空气。该设计纯粹出于性能考虑,但在当年西班牙大奖赛后,规则发生改变,超大的进气口被禁止。在一款外观更传统的赛车上,Jacques Laffite获得了三个领奖台以及意大利蒙扎站的杆位。
Tyrrell P34 (1976-1977) - “六轮车”
20世纪70年代中期,规则书中并没有规定F1赛车必须有四只驱动轮。于是,Tyrrell的设计师Derek Gardner开始了他的发明,他认为:“既然四只轮子好,那六只一定更好。” 从萨里的工厂里,诞生了P34赛车,它拥有四只小小的驱动前轮和两只常规的后轮。首次亮相时,一些媒体记者怀疑这是否是一次公关噱头,但P34并非如此。而且,信不信由你,它赢得了比赛。当年晚些时候在瑞典站,Jody Scheckter和Patrick Depailler包揽了冠亚军,车队总共获得了10个领奖台。1977年的规则变动使其变得过时。
Ensign N179 (1979) - “擦菜板”
Ensign N179是该小车队试图为冷却问题寻找独特解决方案的尝试。它没有将散热器放在侧箱里,而是安装在宽大而扁平的鼻锥中。这导致了类似梯子的前部设计,因此获得了“擦菜板”(the cheese grater)的不雅绰号。讽刺的是,这款赛车饱受过热和下压力不足的困扰。这是一次大胆但灾难性的实验。
Ferrari F310 (1996)
Michael Schumacher加盟法拉利后的第一款赛车,可能是他驾驶过的最丑的一款。马拉内罗的设计采用了高鼻锥和方盒状的侧箱,再加上新颖的座舱头部保护装置,构成了一个十足的“眼疾”。 Schumacher凭借这款赛车取得了三场胜利,包括他在巴塞罗那雨战中的标志性首胜,以及比利时站和蒙扎站的胜利。1997年,F310B在设计上更加传统,成为了一款争冠车型,直到Schumacher在收官战中,突然决定将Jacques Villeneuve的Williams赛车当作目标,被罚出锦标赛。
Williams FW26 (2004) - “海象”
到了2004年,Williams车队的辉煌时期早已过去,为了重振旗鼓,车队大胆采用了FW26。这或许是F1历史上最著名的赛车之一,车队创造了“海象鼻”(Walrus nose),拥有一个短而宽的鼻锥,旨在将空气导入后部并产生下压力。然而,它并未成功,Ralf Schumacher和Juan Pablo Montoya发现这款赛车极不稳定且难以预测。在更换为更传统的设计后,Montoya在巴西站的最后一场比赛中获胜。
Ferrari F2012 (2012)
2012年,F1车队面临一个两难境地。规则要求赛车鼻锥必须更低,但车队又需要尽可能高的底盘顶部以获得最佳气流。结果就是一系列的“阶梯式鼻锥”,从底盘顶部到鼻锥尖端有一个明显的台阶。Ferrari被认为是这批“丑陋”赛车中最糟糕的,尽管Marussia和McLaren避免了这种设计。尽管如此,Fernando Alonso凭借这款难以驾驭的_Cavalino Rampante_,在F1历史上最伟大的非冠军赛季中,几乎赢得了世界冠军。
Caterham CT05 (2014)
2014年,F1规则再次改变,FIA希望通过将鼻锥设计得尽可能低来提高车手安全。鼻锥尖端距离地面不得超过185毫米——于是车队们开始动脑筋。Caterham CT05,这款一分未得的赛车,或许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车队在该赛季末破产,从未获得积分。
Lotus E22 (2014) - “双獠牙”
至少Lotus在2014年的设计上有所创新。采用了“双獠牙”(double tusk)设计,鼻锥实际上是不对称的,一侧更长以符合FIA的标准。但结果也是失败的,Romain Grosjean和Pastor Maldonado整个赛季只获得了10分。
Force India VJM07 (2014)
尽管Force India 2014年的设计引发了寻常的比较,但它实际上是具有竞争力的,Sergio Perez在巴林站获得了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