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尔匈格利亚站杆位,迈凯伦统治力消退
查尔斯·勒克莱尔(Charles Leclerc)在匈格利亚大奖赛排位赛中意外地获得了杆位,而迈凯伦车队在本周末迄今为止展现出的统治性速度在F1排位赛高潮时消退了。
迈凯伦车队在Q1和Q2阶段都以明显的优势领先,兰多·诺里斯(Lando Norris)在中段跑出了1分14秒8的成绩——但在Q3的最后冲刺中,他们两人都没能接近那个速度。
与此同时,勒克莱尔在最后一次尝试中跑出了1分15秒372,获得了临时杆位,但两位迈凯伦车手在第一计时段都跑得更慢;诺里斯略有进步,确保他更接近奥斯卡·皮亚斯特里(Oscar Piastri),但皮亚斯特里未能提高成绩,他将原因归咎于风向的变化。
因此,皮亚斯特里将与勒克莱尔一起(勒克莱尔通过无线电明显对结果感到惊讶)占据头排发车位,而诺里斯将在第二排与乔治·拉塞尔(George Russell)并排,因为降温使得梅赛德斯车队重新回到了争夺行列。
阿斯顿·马丁车队表现出色,锁定了第五和第六的发车位;在诺里斯完成他的最后一圈之前,费尔南多·阿隆索(Fernando Alonso)一度领先于诺里斯,并且比勒克莱尔的杆位成绩仅慢0.109秒。兰斯·斯托尔(Lance Stroll)排在他后面,而同样表现抢眼的加布里埃尔·博尔托莱托(Gabriel Bortoleto)排在他前面,他已是四场比赛中的第三次进入Q3。
马克斯·维斯塔潘(Max Verstappen)只能找到第八的发车位,略微领先于利亚姆·劳森(Liam Lawson)和艾萨克·哈贾尔(Isack Hadjar),他们两人完成了前十名。
刘易斯·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是Q2阶段最大的失利者;这位英国车手在第一轮尝试后排名第11位,但在他的第二次尝试中似乎已经进入了前十名。
但他1分15秒702的成绩被后面的一批车手超越,并且随着维斯塔潘和博尔托莱托在最后阶段的进步,他的排名进一步下滑。
他们的圈速也将安德烈亚·基米·安东内利(Andrea Kimi Antonelli)和奥利弗·贝尔曼(Oliver Bearman)排除在Q3之外,这位梅赛德斯车手抱怨赛车后部不稳定。他获得了正赛第11位发车,贝尔曼第12位,汉密尔顿第13位。
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和弗朗哥·科拉平托(Franco Colapinto)在最后阶段交换了位置,但从未构成真正的威胁打破Q2的僵局。
劳森在最后一刻将角田裕毅(Yuki Tsunoda)挤出了Q1,尽管这位日本车手仅比队友维斯塔潘慢不到0.2秒,而红牛车队在开局阶段表现挣扎。
角田裕毅与皮埃尔·加斯利(Pierre Gasly)一起被淘汰,加斯利本赛季第二次被科拉平托超越。埃斯特班·奥康(Esteban Ocon)则受到了右前轮胎表面一颗松动螺丝的困扰,仅获得第18位发车。
尼科·霍肯伯格(Nico Hulkenberg)和亚历山大·阿尔本(Alexander Albon)将暂居发车格的最后两排;阿尔本的威廉姆斯赛车似乎明显不稳定,在比赛中被队友塞恩斯远远甩开。
匈格利亚站正赛发车格预览:
- 杆位争夺: 查尔斯·勒克莱尔(法拉利)以1分15秒372的成绩意外夺得杆位,终结了迈凯伦的统治。
- 迈凯伦失速: 兰多·诺里斯(迈凯伦)获得第三,奥斯卡·皮亚斯特里(迈凯伦)第二,两人在最后冲刺中未能展现之前的强势。
- 梅赛德斯表现: 乔治·拉塞尔(梅赛德斯)第四,梅赛德斯车队在降温后重新具备竞争力。
- 阿斯顿·马丁发力: 费尔南多·阿隆索(阿斯顿·马丁)第五,兰斯·斯托尔(阿斯顿·马丁)第六,展现出良好的赛道节奏。
- 维斯塔潘排名: 马克斯·维斯塔潘(红牛)仅获第八,其队友利亚姆·劳森(RB)第九,艾萨克·哈贾尔(RB)第十。
- 汉密尔顿出局: 刘易斯·汉密尔顿(法拉利)未能进入Q3,将从第13位发车。
- 新秀表现: 加布里埃尔·博尔托莱托( sauber)第三次进入Q3,排在第七位。
勒克莱尔通过无线电表达了对结果的惊喜,而不断变化赛道状况在Q3起到了关键作用,让梅赛德斯受益,同时也让迈凯伦在最后赛段遇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