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牛F1首胜:策略师揭秘2009维特尔中国站关键决策
红牛F1首胜:策略师揭秘2009维特尔中国站关键决策
前红牛车队策略师尼尔·马丁(Neil Martin)近日披露了帮助塞巴斯蒂安·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在2009年中国大奖赛上赢得车队历史首场F1胜利的幕后关键决策。这场胜利,发生在维特尔效力红牛的第三场比赛中,为红牛车队日后成为F1劲旅奠定了基础,如今他们已拥有六个车队总冠军和八个车手总冠军。
重要性
红牛车队是F1历史上最成功的制造商之一,其辉煌的起点便是这场战略性的胜利。2009年的中国大奖赛不仅仅是一场胜利,更是精心计算的冒险和卓越运营的证明,它表明红牛有能力挑战F1的既有格局。车队近期庆祝了其第125场F1胜利,接近梅赛德斯车队的纪录,这凸显了其早期胜利的重要性。
战略妙计
2009年的中国大奖赛是一场被雨水笼罩的比赛,以安全车开场。维特尔在传动轴存在问题、限制了他排位赛圈数的情况下,依然艰难地赢得了杆位。当时,赛会仍允许燃油补给。大多数车队选择在安全车期间提前进站,为重赛加油,确保加满油箱。
然而,马丁和他的团队在糟糕的能见度中看到了机会。
- 能见度因素: 分析显示,在赛道湿滑、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赛车在早期进站后重新加入车流,会因浓重的喷溅和视线受阻而损失约40秒。
- 洁净空气优势: 留在赛道上的维特尔和队友马克·韦伯(Mark Webber)获得了洁净空气。马丁计算,在领先位置、在洁净赛道上加速,对手进站时,他们就能大幅领先。
- 不对称风险: 马丁将此决策形容为“不对称风险”——高回报,低风险。因为当时红牛并未被视为夺冠热门,大胆的策略风险相对较低。
维特尔利用轻载燃油的优势,在前方洁净赛道上,仅用7个比赛圈就为自己建立了13秒的领先优势,领先于焦内·巴顿(Jenson Button)。他随后重夺领先位置,最终以近11秒的优势赢得了比赛,巴顿位列第三。
维特尔视角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形容比赛“非常、非常艰难”,因为赛道水滑且视线不佳,即使在领跑时也是如此。他回忆起对赛车可靠性的担忧,尤其是在排位赛圈数有限的情况下。一次与塞巴斯蒂安·布埃米(Sébastien Buemi)的惊险擦碰更是增加了比赛的戏剧性。
"能拿到杆位并为红牛赢得首胜……感觉太特别了!我们非常担心可靠性,但当你只有一圈机会时,就没有第二次可能,所以我们能拿到杆位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我最糟糕的时刻是布埃米撞到我的时候。我不想撞到前面的车……因为水雾太大,我无法看到后视镜里的任何东西,所以我往右边避让,查看后才发现前面是丰田赛车,不是鲁本斯。那时,布埃米已经撞上我了。我非常幸运能完成比赛!"
维特尔的沉着表现与车队的战略眼光相结合,造就了一场历史性的胜利,也塑造了红牛车队作为冠军车队的身份。
原始文章 :https://www.planetf1.com/news/red-bull-sebastian-vettel-chinese-grand-prix-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