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凯伦就车队指令争议辩护,与过往案例进行比较
新闻摘要
迈凯伦车队主管斯特拉拉为车队指令辩护,并将其与法拉利过去的争议案例对比。他强调迈凯伦遵循‘赛车原则’与团队团结,而非偏袒某位车手,并希望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重要性:
Mclaren车队在车队指令上的处理方式,引发了关于F1公平与竞争完整性的讨论。鉴于斯特拉拉曾亲历过往争议事件,他现在的审慎立场,与2002年和2010年法拉利‘顽固傲慢’的回应形成了鲜明对比。此举可能重塑F1车队如何平衡车手个人野心与团队战略目标,尤其是在这项运动即将迎来明年重大的规则变革前夕。
细节:
- 斯特拉拉的过往经历:2002年奥地利站,他是舒马赫的表现工程师,巴里切罗被迫让位。2010年德国站,他是阿隆索的比赛工程师,马萨收到了“费尔南多是更快的”指令。
- 法拉利昔日傲慢:2002年和2010年,法拉利因赤裸裸的车队指令遭猛批。2002年,车队主管让·托德在舒马赫领奖台被嘘时,仍显‘高傲沾沾自喜’,‘不动声色’接受罚款,无视公众。
- 迈凯伦的立场:斯特拉拉称当前车手管理争议为‘外部噪音’,但欢迎并内部考量合理意见。他强调,迈凯伦决定非偏袒‘头号’车手,而是为维护‘赛车原则’与团队团结。
- 近期案例:本季迈凯伦更主动协调车手。蒙扎站,皮亚斯特里先停站应对勒克莱尔,但诺里斯慢进站逆转位置。车队指示换位,皮亚斯特里虽有疑问,后确认按预设方案。
- 策略一致性:斯特拉拉以去年匈牙利站为例,说明‘赛车原则’的统一应用。当时诺里斯为应对汉密尔顿威胁而策略进站,随后超越了皮亚斯特里。
字里行间:
斯特拉拉过往处理争议车队指令的经验,塑造了他如今更圆滑的风格。与法拉利昔日傲慢不同,迈凯伦在斯特拉拉领导下,即便优先内部‘赛车原则’,也承认外界意见。这反映了车队力图避免公关灾难,同时战略性管理车手以优化表现,保持团结。目标是防止内部竞争激化,重演塞纳/普罗斯特或汉密尔顿/罗斯伯格式的公开冲突。
未来展望:
随着F1临近重大规则重置,迈凯伦能否保持车队团结和一致、透明的车手管理方式至关重要。若斯特拉拉能成功化解‘外部噪音’,并证明迈凯伦的‘赛车原则’公平有效,这可能为车队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管理车手树立新标准。挑战在于确保‘帐篷外的观感’与车队的内部逻辑更吻合,避免被指责为单纯的‘操纵’。
原始文章 :https://www.motorsport.com/f1/news/is-mclaren-right-to-hit-back-at-critics-of-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