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GP前夕,F1车手对强制冷却系统表示担忧,赛事被列为“高温危险”
新闻摘要
新加坡GP被列为“高温危险”,F1车手对强制冷却系统表示担忧,主要涉及冷却效果的持久性与舒适性。这项首次强制应用的系统能否应对极端严苛条件,其表现将是未来F1车手安全和性能的关键参考。
F1车手们即将迎来新加坡大奖赛,这项赛事因预计的极端高温条件被官方列为“高温危险”。在此背景下,车手们对强制性的车内冷却系统表达了两大主要担忧。
为什么重要:
强制引入车手冷却系统是应对极端高温下车手健康担忧的重要举措。新加坡独特的气候,以高湿度和高温著称,持续挑战F1车手的体能极限。确保这些系统既有效又舒适,对于车手安全和比赛表现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赛历中最具挑战性的比赛之一。
细节:
- “高温危险”标识:赛事被列为“高温危险”,是因为预计的热指数(结合了环境温度和湿度)将超过31°C。
- 冷却系统机制:非规定规格的冷却系统通过管路将冷却剂循环输送到车手穿着的背心中。允许使用的冷却剂包括水、空气,或氯化钠、氯化钾或丙二醇的水溶液。
- 持久性担忧:包括卡洛斯·塞恩斯在内的许多车手,对系统能否在F1最长比赛时长内保持其冷却效果表示怀疑。
- 塞恩斯指出,早期系统大约只能工作半小时,现在希望达到一小时的有效性。他表示:“如果它坏了或不起作用,我倒不担心:我会完成比赛,然后像往常一样神清气爽地出来。但如果它起作用,那就更好了,因为那样你就没那么辛苦。”
- “融化”问题:哈斯车手奥利·贝尔曼强调了冰(可能用于热交换器)融化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这可能导致热水循环,反而使车手感觉更热,而非降温。
- 舒适性问题:包括费尔南多·阿隆索和乔治·罗素在内的几位车手,报告了轻微的不适。
- 阿隆索将其描述为“安全带的一个位置问题”。
- GPDA(车手协会)主管罗素,最初在高速弯角时遇到管子刮伤肋骨的问题,但已确认得到改善。他认为,由于新加坡赛道高G力弯角较少,这个问题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 压载物整合:索伯车队的尼科·霍肯伯格和阿斯顿·马丁车队的兰斯·斯托尔指出,由于赛车本来就需要携带压载物,车手使用这套系统也无妨。
接下来的展望:
尽管大多数车手预计本周末会使用该系统,但其在极端条件下进行完整F1比赛的实际效果和耐用性将受到密切关注。此次首次强制应用将为未来的改进提供关键数据。
- 卡洛斯·塞恩斯表示相信F1工程师将继续完善这些系统,他说:“我并不期望该系统在第一年就能完美运行。但总是在F1中,工程师和供应商会继续努力,找到解决方案并使其奏效。”
- 如果系统比预期更有效,它们可能为未来在炎热气候下的车手安全和性能设定新标准。反之,则需要进一步创新来确保车手处于最佳状态。
原始文章 :https://www.the-race.com/formula-1/f1-drivers-have-two-main-doubts-for-first-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