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最新资讯

F1新科技:前翼“软骨功”如何颠覆赛场格局

F1新科技:前翼“软骨功”如何颠覆赛场格局

新闻摘要
梅赛德斯和红牛在F1规则收紧下,通过前翼的创新“软骨功”实现性能突破。法拉利则因策略失误,专注于无效的悬挂升级,导致性能停滞,面临被甩开的风险。

梅赛德斯在新加坡的胜利揭示了F1一项近几个月来隐秘进行的技术革新:前翼的挠曲性(flexing)。

尽管大部分资源已转向2026赛季赛车,梅赛德斯和红牛在近几场比赛中仍不断推出新的空气动力学更新,特别是在前翼方面。这些更新旨在遵循自西班牙大奖赛以来收紧的“挠曲翼”规则。

为何重要:

在技术指令(TD)限制了车翼的过度挠曲后,梅赛德斯和红牛等顶级车队正寻找合规的创新方法,重新引入气动弹性(aeroelasticity)。这场技术军备竞赛对性能提升至关重要,并可能显著影响车队排名。法拉利在此领域似乎停滞不前,凸显了持续研发的紧迫性,即使在关注2026年规则的情况下。

细节:

  • 梅赛德斯的创新:为新加坡站,梅赛德斯引入了表面上是上襟翼的细微气动更新。但赛车镜头显示其存在显著的挠曲。据报道,工程师专注于襟翼,该襟翼自西班牙大奖赛起,在60牛顿垂直载荷下允许的最大挠曲为3毫米。
  • 红牛的策略:红牛也为新加坡带来了新的前翼规格,仅由维斯塔潘使用。此更新旨在减轻RB21赛车的转向不足,并在特定载荷下策略性地产生挠曲。设计上,连接件(hook)的位置有所不同,而连接件是关键的结构部件。
  • 性能的秘密:前翼的可控挠曲能在不牺牲直线速度效率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赛车调校。车队通过研发能产生有利气动弹性的复合材料,并在通过国际汽联(FIA)检查的同时,规避了技术指令TD018的限制。
  • 法拉利的停滞:相比之下,据报道法拉利在TD018后已停止在前翼挠曲性上的开发。SF-25赛车的前翼自西班牙站以来几乎未变,资源已转移到比利时站引入的全新后悬挂。
  • 悬挂的赌博:新的后悬挂旨在提升车手信心和制动稳定性,但并未带来可衡量的性能提升。技术总监洛伊克·塞尔拉和领队弗雷德·瓦瑟尔将资源优先投入悬挂而非更广泛的气动更新(如新底板),导致SF-25的性能平台化。

大局观:

当梅赛德斯和红牛在气动弹性方面突破极限以榨取更多性能时,法拉利的策略选择似乎适得其反。停止前翼研发并专注于一项无回报的悬挂更新的决定,使其落后于对手。这种发展理念的分歧,可能对本赛季剩余比赛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到法拉利在车队积分榜上的第三名。

下一步:

随着资源大量集中于2026年赛车,法拉利SF-25赛车眼下的前景充满挑战。除非他们能迅速找到解锁更多性能的解决方案,否则车队将面临被持续创新的对手进一步甩开的风险。在新的规则全面生效前,对手们的挠曲翼技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的有效性将受到密切关注。

原始文章 :https://www.the-race.com/formula-1/the-latest-flexi-wing-tricks-shaking-up-the-f...

logoThe 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