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1 登陆大银幕:关于电影《F1》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F1车迷们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电影《F1》将于6月25日震撼上映!近日在纽约时代广场举行的全球首映礼堪称盛大。现役车手们盛装亮相,F1官方全力支持这部影片,全球粉丝的期待值已拉满。
这绝非又一部“好莱坞+赛车”的简单拼盘。如果说网飞的《Drive to Survive》是F1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那么这部电影就是第二阶段——将前者的成功推向主流文化,实现前所未有的破圈。
这部电影的目标不只是让人“看”F1,更是要让人“感受”F1。它将体育观赛升华为一场情感沉浸式的电影体验,让F1真正融入流行文化的中心。
史诗诞生:追求极致真实
《F1》最核心的承诺只有一个:极致沉浸感。当好莱坞顶尖团队、尖端技术与F1传奇人物相遇,一场对真实的“极致偏执”就此诞生。
《壮志凌云2》班底转战赛道
缔造《壮志凌云2》票房神话的黄金组合再度集结——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Joseph Kosinski)、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以及配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再次联手。仅凭这三位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对《F1》的成色充满期待。
制作团队获得了F1前所未有的拍摄许可,真实登陆银石、蒙扎、斯帕等F1最神圣的赛道,并在真实大奖赛周末期间进行拍摄。他们必须在官方赛程的间隙中争分夺秒地工作,挑战堪称疯狂。科辛斯基后来回忆道:“这就像在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下,面对数十万观众现场演一出戏。”
APXGP:第11支车队的秘密登场
影片的核心是一支虚构的F1车队——APXGP,但它却“真实”得令人难以置信。
- 诞生过程:梅赛德斯F1车队领队托托·沃尔夫提议,用F2赛车为基础打造真实赛车。梅赛德斯AMG F1车队、电影制作团队与卡林车队(现Rodin车队)联手将这一构想变为现实。
- 设计风格:经典的黑金涂装,致敬莲花车队的黄金年代,既复古又充满力量感。
- 极致细节:制作团队的细节控令人惊叹。他们在真实大奖赛现场,将APXGP的维修区和指挥墙无缝融入法拉利、梅赛德斯等真实车队之间。甚至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还为APXGP赛车加入了“升级套件”,完美复刻了真实F1车队赛季中持续进化的节奏。
正因这份执着,这支虚构车队仿佛真实存在。它不仅成为官方游戏《F1 25》中的可玩车队,甚至还在苹果WWDC发布会的开场视频中“惊喜亮相”,彻底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边界。
项目 | APXGP赛车(改装F2) | 真实F1赛车(2024款) |
---|---|---|
底盘 | 达拉拉F2底盘 | 各车队定制碳纤维单体壳 |
动力单元 | 3.4L Mecachrome V6自然吸气引擎 | 1.6L V6涡轮混合动力(含ERS能量回收系统) |
峰值马力(估算) | 约620匹 | 超过1000匹 |
轮胎 | F2规格普利司通(更窄) | F1规格普利司通(更宽) |
车身套件 | 梅赛德斯设计的F1风格空气动力学套件 | 高度复杂的空气动力学部件(符合FIA规定) |
汉密尔顿:F1真实性的“守护神”
为影片保驾护航真实感的,正是七届世界冠军刘易斯·汉密尔顿。他不仅是挂名监制,通过自己的制作公司Dawn Apollo Films,他深度参与了整个制作过程。
汉密尔顿自封“真实感守护者”。任何偏离F1现实的场景,他都会毫不留情地指出。
他亲自带布拉德·皮特体验乘客圈,测试其驾驶能力,并手把手教他如何征服银石赛道著名的“科斯弯”(Copse Corner)。在选角上,他也一锤定音选择了达姆森·伊德里斯,因为他看到了“F1未来的模样”。
车手:速度、G力与荣耀
无论技术多么炫目,最终打动人心的永远是人。《F1》真正的灵魂,来自两位演员的蜕变之旅:布拉德·皮特与达姆森·伊德里斯。
桑尼·海耶斯的最后冲刺(布拉德·皮特)
布拉德·皮特真的尝试过成为F1车手。他饰演的角色“桑尼·海耶斯”是一位90年代的天才车手,职业生涯因一场严重事故戛然而止。多年后,他以导师身份重返围场,为新秀引路,也为自己燃烧最后的光芒。皮特称这是他“梦寐以求几十年的项目”,并表示能深度参与一整个F1赛季的拍摄,是无价的体验。
- 训练历程:近2年时间,从F4赛车起步,逐步升级。累计驾驶里程高达9656公里。
- 驾驶水平:时速经常突破290公里,其天赋连科辛斯基和汉密尔顿都赞不绝口。
- 内心感受:皮特形容在赛车中感受到“一种诡异的平静”和“绝对的专注”。
新秀的烈火洗礼(达姆森·伊德里斯)
如果说布拉德·皮特代表老将的沉稳,达姆森·伊德里斯则代表新秀的锋芒。他饰演的“约书亚·皮尔斯”天赋异禀,却带着初出茅庐的傲气。伊德里斯坦言,拍摄之初他“充满恐惧”。
- 训练强度:在长达20个月的拍摄周期中,他经历了4到7个月不等的残酷训练,贯穿整个项目。
- 成长过程:他自嘲“每种车都优雅地撞过一遍”。在无数次打滑和失败中,他学会了“接受打滑”,不再与赛车对抗。
- 汉密尔顿的激励:一次打滑后,他向汉密尔顿抱怨,对方却笑着说:“这才第一次打滑?你开得太慢了。”这句玩笑反而激励他突破极限。
一位好莱坞巨星与一位新星的真实成长,完美映射了角色本身,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真实感。
F1 入门指南:观影前必知知识
不懂F1?没关系。这里为你准备了“极速入门课”,让你以200%的投入享受电影——足够让你看懂关键情节,提前进入状态。就当是你的专属车手简报。
一个比赛周末的流程
- 常规赛制:周五自由练习(FP1、FP2),周六第三次练习(FP3)和排位赛(决定正赛发车顺序),周日正赛(大奖赛)。
- 冲刺赛制:部分分站周末增加一场约100公里的“冲刺赛”,周六举行,根据名次单独积分。
围场术语速查(电影中可能出现)
电影中极可能出现的F1术语,提前掌握不懵圈。
- 弯心(Apex):弯道最内侧的点,是最快赛车线的“甜蜜点”。
- 下压力(Downforce):空气动力学产生的将赛车压向地面的力,提升过弯速度。
- 乱流(Dirty Air):前车产生的紊乱气流,降低后车下压力,使超车困难。
- DRS(减阻系统):超车辅助系统,当前车1秒内进入指定区域时,可开启后翼减少阻力。
- 进站 / “进站!进站!”(Pit / "Box, Box"):车队通过无线电指令车手进站。
- undercut(早进站策略):比对手更早进站,利用新胎做出更快圈速,反超位置。
- 安全车(Safety Car):发生事故或天气恶劣时出动,带领车阵低速行驶,直到赛道清理完毕。
旗帜含义速览
旗帜 | 名称 | 含义 |
---|---|---|
🏁 | 方格旗 | 比赛或练习赛结束 |
🚩 | 红旗 | 因严重事故或天气原因,比赛中止 |
🔶 | 黄旗 | 赛道有危险,禁止超车 |
💚 | 绿旗 | 危险解除,恢复比赛 |
🔷 | 蓝旗 | 有更快赛车接近,请让车 |
F1与好莱坞的完美融合
这部电影不只是借用F1题材,更是一场席卷整个F1圈的盛大庆典。
时代广场变围场
纽约时代广场的全球首映礼,俨然成了F1围场的延伸。刘易斯·汉密尔顿、兰多·诺里斯、查尔斯·勒克莱尔、乔治·拉塞尔、卡洛斯·塞恩斯等现役车手悉数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卫冕冠军维斯塔潘和两届冠军阿隆索缺席,也微妙地折射出围场内的竞争关系。
明星客串与满堂喝彩
10支真实F1车队全部出现在影片中,多位现役车手和车队领队亲自出演。参与私人试映的车手们反馈极为热烈,盛赞影片“真实得令人窒息”。
终点线在望:准备发车!
《F1》已集齐成为影史经典的全部要素:《壮志凌云2》班底的极致真实感、F1官方的全力支持、演员们的全情投入,共同铸就了一部非凡之作。
现在,轮到车迷们上场了。6月25日,灯光即将熄灭。无论你是熟记每条赛道弯角名称的铁杆粉丝,还是第一次接触F1的新观众,这部电影都将为你带来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
发车区已就位,引擎正在预热——你,准备好了吗?